close
30歲之後,你想要多有錢?:就算完全不懂理財,這樣開始做股票、基金、買房,你一輩子有錢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bookmoney/products/0010567339

吞食究極更新一半卡住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薪水凍漲,怎樣才能變有錢?

假設我有100萬元,該拿多少錢投資,才可以盡量多賺又不怕賠光?
分散投資,一定可以減少風險嗎?
從選股、基金到買房,本書完整解答你最擔心的「第一個問題」。

本書作者山崎元教授是日本知名的經濟評論家,在日本的大學開課講授「金錢運用法」,希望幫助年輕人和第一次投資的人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,讓你不再害怕、不再無知、更不怕虧損。他認為,先想好「萬一 …… 怎麼辦」,就是最正確的投資心態。

.萬一股市突然崩盤,所有的錢血本無歸,怎麼辦?
作者證明給你看,只要找出「中等美女」的股票,就算股市崩盤也不怕。

.買基金的時候,萬一理財專員欺騙我的無知,怎麼辦?
選購基金,你第一個要計較的是得付出哪些購買成本?報酬率,反而不是 最重要的。說共同基金長期可以打敗大盤,那人絕對在騙你。

.想買房,又怕房貸成為財務負擔,怎麼辦?
買房未必就是投資和保障,為避免人生最大的投資失敗,作者教你計算「買價是否合理」,還有,你是否適合買房。

.想投資,卻又怕風險,怎麼辦?
投資之前,你能先計算出自己可以承擔多少風險嗎?學會預估「最大可能損失」的方法,你會知道「以我目前的薪水和積蓄,適合投資多少錢」而不會寢食難安。

在你有了一點積蓄或是開始理財時就看這本書,
你一定會是朋友當中最早變有錢的。

作者簡介

山崎 元(Yamazaki hajime)

1958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,經濟評論家,專業領域是資產運用。目前是日本私立獨協大學經濟學院特約教授,也是日本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與日本My Benchmark經營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。1981年東京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,進入三菱商事工作,之後歷經野村投信、住友信託銀行、美林證券、明治生命、UFJ總研等,前後更換過12個工作,才從事現職。目前固定在雜誌上連載文章,且經常上電視節目。著作有:《基金管理》(金融財政事情研究所)、《增加財富的真正常識》(日經商業人文庫)等書。

譯者簡介

李佳蓉

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,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,譯有《你能讓90%的病不發生》、《反向思考的正面力量》、《好主管不該教員工》、《真希望老師這樣教統計》、《算股》、《現在起,你需要四個靠山》、《在社會走跳、你得懂這些生存之道》、《世界,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?》(合譯)、《念了大學,然後呢?》、《職場英語,這樣活用才對!》、《3天讀懂韓國》、《學校這樣教數學就好了!(下):數學家的故事,讓你發現數學很有用》(以上均由大是文化出版)、《幼兒數學啟蒙遊戲》(新手父母出版社)等書。

作文格式 news report



gcs 意識評估表商品訊息簡述:



第2課一定要冒高風險,才能賺大錢嗎?

什麼情況叫做「有風險」?
在投資時,若能正確理解幾個原則,將比別人更加有利。「高風險帶來高報酬原則」就是其中之一。

還有,理財上有兩個詞彙非常重要──「預期報酬率」和「風險」。

我先出個問題請各位思考一下。請仔細讀下面這段假設:
假設金融資產A一年後價格「保證」會上漲到一百零五元,現在的買賣價格是一百元。相對於此,假設金融資產B的價格在一年後「有五○%的機率」會上漲至一百一十五元、另外五○%的機率會下跌至九十五元。

那麼,金融資產B現在的買賣價格得要是多少錢,買主才會願意購買呢?

現在用一百元可以買到的金融資產,一年後保證會上漲成一百零五元,這在運用理論上,我們稱之為「保證五%報酬率」。換言之,金融資產A在不涉及風險的情況下,確實可得到五%的報酬率。

相對於此,金融資產B一年後上漲至一百一十五元的機率和下跌至九十五元的機率各是五○%,所以一年後的平均價值為一百零五元,而這一百零五元叫做「期望值」。請注意「期望」兩字在這裡的意思。期望兩字用在投資理財上,通常是指「預估平均值」。

金融資產B在一年後可能上漲至一百一十五元,也可能下跌至九十五元,機率各半,所以它的「預估平均值」是一百零五元。因此金融資產A和B的一年後期望值是相同的。

不同的是,前者的期望值「確實可達」,但後者的期望值「並不確定」。在投資運用理論上,針對這種不確定狀態,多半稱之為「有風險」。嚴格來說,無法數據化的不確定狀況叫做「不確定性」,而可以用數字表現的不確定狀況則叫做「風險」,兩者是不同的。但是,你只要懂得區別若是未來的價值是可確定的就叫做「無風險」,未來的價值是不確定的就叫做「有風險」即可。

也就是說,金融資產A沒有風險,而金融資產B有風險。

承擔風險才能賺大錢
那麼,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。假設金融資產B和A一樣可用一百元購買的話,會如何呢?

投資金額太小的話就不夠逼真了,所以我們以金融資產B的價格是一百萬元來設想。B有五○%的機率會上漲至一百一十五萬元,但也有五○%的機率會下跌至九十五萬元。另一方面,投資金融資產A一百萬元,則可確實增值至一百零五萬元。

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通常偏好穩定賺錢而迴避風險,所以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選擇金融資產A。如果想讓選擇B的人和選擇A的人一樣多,B的價格必須便宜一點才行。

現在我們假設可以用九十八萬元購買金融資產B,它有五○%的機率會上漲至一百一十五萬元,也有五○%的機率會下跌至九十五萬元。於是,我們可以有下面兩種選項來做比較:

1投資A確定可獲利五萬元。
2投資B可獲利十七萬元或損失三萬元,機率各半。

如此一來,認為「B和A一樣有投資吸引力」的人想必會大大增加吧。

利潤愈高,風險愈大
我們再將風險加大一些來看。

現在我們再增加一個金融資產C,C有五○%的機率會上漲至一百二十五萬元,也有五○%的機率會下跌至八十五萬元時,若要讓它和A一樣有吸引力的話,賣價要訂多少,投資者才會想要購買呢?

假設金融資產C和B一樣可用九十八萬元購買,出現盈虧時等於會損失十三萬元,相比之下確實缺乏了點吸引力。因此金融資產C的價格必須更便宜,購買的人數才會和A、B一樣多。

根據剛剛的計算,買賣價格必須是A大於B大於C。而且,既然三者的期望值都是一百零五元,那麼預期報酬率的大小就是C大於B大於A。

這就是為什麼風險越大的投資標的,報酬率有越高的傾向。這就是一般所謂的「高風險帶來高報酬原則」。但是,我必須強調這不是必然的法則,只是較容易出現這種傾向罷了。實際上也常有風險極大但報酬率卻不高的情況。

衡量風險是預測,不是預知
話說回來,像這種「一年後價格有五○%的機率會上漲至一百一十五元,也有五○%的機率會下跌至九十五元」的情況,人們真的有辦法利用機率正確預估嗎?我們真的有可能事先掌握某股票未來的價格,或是該企業的未來獲利嗎?我想那是非常困難的。

預測未來當然不能靠機率。在投資市場上,眾多人對情報的判斷,也許會比單一個人更為精準。但這樣的判斷也是有極限的。例如:當某支股票被不恰當的報導、輿論或社會氛圍所影響時,造成股價頓時下跌,就很可能演變成高風險、低報酬的情況。

就好像是泡沫經濟時期的股價(一九八○年代後期,日本股價普遍上揚,後來卻暴跌),當年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人們全都陷入狂熱當中,錯誤評估風險與預期報酬率,並進行高風險的投資,最後導致泡沫破滅。
人類的預測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是有限的,所以需要一個場域進行交易,而這場域,就叫做市場





30歲之後,你想要多有錢?:就算完全不懂理財,這樣開始做股票、基金、買房,你一輩子有錢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bookmoney/products/0010567339



EAA34786DF0A41A6
arrow
arrow

    Eratm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